|
喜马拉雅的发展模式以及商业模式浅析发表时间:2023-04-03 10:00 喜马拉雅广告 喜马拉雅、得到发展模式以及商业模式浅析从得到与喜马拉雅的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得到在b端市场以及G端市场的合作较喜马拉雅薄弱很多;得到并没有发挥出其专业的行业内容以及优质人才的圈层优势,这里给到得到商业模式拓展点点建议: 辅助政企内培优外寻才,建立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支持以及设备合作
虽然得到目前在市场上的商业发展战略较为局限,但是得到在用户增长方面的业务确实其他寻求用户增长机会的app可以学习的; 得到app分享裂变形式多样,邀约设计不打扰: 在新客的获取方面,得到的裂变机制设计较为隐性,无采用用户登录直接弹窗提示邀约裂变的形式;而是在分享处自然设计相关邀约红包,进一步激励有分享意愿的用户分享知识;当用户阅读完某篇文章时,得到app才会有一个小小的邀约提示冒出,邀约时机恰到好处; 而到具体的内容分享层面,用户可以自由分享得到app上的课程内容、个人划线笔记、书籍思维导图以及留言等等; 另外,增设app邀约机制,用户通过邀请好友下载app,各得20元;同时,得到也设计了相关成就系统; 得到用增体系具体请见我大概整理的思维导图,不过多赘述啦: 更多喜马拉雅广告投放技巧详情官网咨询! 范围层1. 喜马拉雅核心功能喜马拉雅核心功能在于听声音,用户路径中的专辑-节目-听单流程简洁,打开专辑后,节目听单卡片以及底层的专辑简介呈现的滑动叠加设计戳中了我的aha moment,感觉是淘宝二楼在专辑中呈现出的升级版本。 用户在听声音过程中可以通过【咔嚓】功能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精彩声音片段后发布到听友圈、咔嚓笔记进行保存,咔嚓音频开始时间点自动设置为用户点击进入咔嚓时音频播放至的时间点。 另一方面,使用喜马拉雅听声音的过程中,如果是手机外放状态,还可以增强满格音量,也算是外放体验小惊喜了。 2. 得到核心功能得到app整体提供功能满足了用户学习知识的需要;用户在知识学习前,可以通过运营对于内容的分类以及收录,进行快速决策筛选。 知识学习过程中,得到文本提供思维导图、热门笔记等功能模块,赋能用户知识理解;知识学习后,采用分享知识邀约送20个红包的形式激励用户分享知识,邀请好友一起读。 但体验得到过程中,有个明显的问题:在播页面一经退出,如果不操作页面下方播放横条,则会自动消失;后续想再找到当前在播页面进行调节链路较长,操作繁琐。 另一方面,短暂浮现在app下方的在播横条无法调节时间进度,便利性较低。 结构层1. 产品功能及信息结构1)首页 喜马拉雅首页推荐内容以专辑听单为主,但是推荐形式采取列表feeds,较为杂乱,可识别有效信息少,用户收听决策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感兴趣的听单的识别能力较弱,不发同用户搜索、用户收藏进行良好的关联,且无法将同用户已加入听单相似性高的听单进行去重推荐。(心动卡片) 得到在强调解惑知新的定位上,将首页底部tab设置为“发现”,鼓励用户发现解惑精囊、知新妙计;且课程推荐策略更妙,以用户关注的问题为核心,引出听课课程或相关可听书籍。 得到在首页设置【最近在学】、【榜单】、【大家都在学】大卡模块,简洁的大卡直接呈现课程。 以得到榜单功能设计为例,采取4个小卡片并列的形式,每个小卡片代表一种榜单,用户可快速滑动了解相关。 除了相关快速导航模块大卡化,也在首页icon保留了高点击的10个导航icon,在一级页面中帮助用户实现快速分流,进一步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帮助用户快速定位目标听单,颇有快速精听精学之理念。 而喜马拉雅将相关排行榜、分类收录在首页五个icon中,用户路径更长,但收录内容更丰富,对于没有明确目标的用户而言更冗杂,更像看更多、听更多之理念。 得到app首页开设相关签到提醒、信息中心的button红点设计,更强调站内知识学习、课程上新的提醒功能。 而喜马拉雅首页并无设计相关站内信息提醒入口,设置了今日热点的模块,更强调将社会热点传递给用户,可能和两个app的核心用户关注偏好相关。 2)我听VS购入 喜马拉雅强调“追更提醒心智”设置相关【追更】tab,用户可以查看当前收录更新专辑中的听单,而得到强调“学习进度把控”,设置【进度筛选条】; 喜马拉雅我听界面分类采取了 追更、 订阅、 历史 、下载,重时间线的顶部导航设计,此种分类导航对于登录低频的用户使用体验较差,且在对时间线的重视设计中,订阅列表重旧听单的再次曝光被极度限制,用户查看也存在一定不便。 而得到采取了 全部、课程、听书、电子书的顶部分类导航,将所听内容形式进一步区分,对于大众分类查看的习惯,普适度较高。 3)发现VS知识城邦 喜马拉雅注重更多元的内容,设置了广场、趣配音、视频等导航tab,从用户的生活日常、到个人感悟、书评、资讯解读等无不涉略,可能在注入“寓乐于学”的设计以及运营策略。 而得到坚定了“专业、学习”的调性,设置的三个tab 关注、推荐、视频中的内容推荐策略,基本由书评、咨询解读、现象解读、问题解疑等内容组成,发表人士基本为出书人等专业人士。 喜马拉雅发现页面中的每一个内容下面的互动专栏,都前置表达了最先发评论的用户的评语,以及设计了评论引导的模块,重站内用户的互动。 而得到互动模块较为常规,更注重内容本身的传递,提升关联课程、书籍的收听人数。 4)我的 喜马拉雅进一步强化情感层面的互动,包括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顶设创作tab,个人信息卡片设计【录音直播】按钮,下设听友圈、小雅书房等。 而得到强调个人学习成就的获得,在于身份荣誉的感知,如设计学习时长、学习数据、学生证、勋章、证书、学分等button; 喜马拉雅开设了【妈妈成长】、【无障碍】等场景的功能模块,优化了特殊人群的推荐听单使用体验;且喜马拉雅较得到更注重在我的页面强化会员体感,可见喜马拉雅的会员制对于其商业化业务的重要性。 而得到更注重在我的页面强化分享心智,突出邀请奖励,成就分享等,以此实现裂变。 2. 操作流程及体验在体验喜马拉雅和得到的过程中,比起得到的多重点形式,个人更偏好喜马拉雅的“一个中心”式架构方式,因此,俺便着重选择了喜马拉雅的用户操作流程来叨叨: 从用户的主要操作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喜马拉雅app的整体核心围绕专辑听单展开;用户通过搜推可以体验到各个专辑收录的丰富节目听单,用户点击听单即开始自动播放,即刻体验;这点设计与得到app较为不同,得到听书点击进入文稿后需要用户自行选择播放,才会开始播放声音。 喜马拉雅用户在听声过程中,如果手机外放,可以享受满格音量+4;还可以控制音质质量,但是目前仅有三种大众化音质模式可选,智能、标准、高品质;听声过程中也无法个性化替换选择人声;而得到至少还可以选择“罗胖”hh~ 如果喜马拉雅用户听到自己想记录分享的内容,分享形式也较为多样,既有常规分享,又有咔嚓视频/咔嚓笔记分享,操作也极其简单。 除了分享,用户可选的互动形式也不止有评论留言、点赞关注,用户还可以直接在听单为主播打call,如果平台后续要引进相关明星大咖读书/助眠故事分享,打call功能将会大大赋能平台粉丝经济的利用。 上一篇喜马拉雅平台的引流策略
下一篇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
|